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英语课本加入大量广告对教育秩序有什么影响?

来源: 中原广告产业园   时间:2014-10-24 16:09:31   浏览次数:1563  

     最近,央视一档名为《是真的吗》的节目曝光了初中英语课本掺杂广告的事件,事情是这样的,被曝光的仁爱英语教材第一页出现了一份活页广告纸。在这份三面的活页广告纸上印着多种英语产品的宣传资料,教科书录音带、教材讲解材料、电子点读笔、同步听力测试、电子教科书等等。此事一经曝光引来诸多质疑,难道这教科书还能像电视一样打广告?如果这种现象继续下去,未来是不是各种教材都可以靠打广告赚钱了?

     对于这一问题,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勇是这样解释的------“那不是广告,是一种售后服务,是想告诉学生,还有哪些教材。”似乎在这位赵所长看来,打广告不仅没有错,反而还值得肯定,因为它提供了更好的售后服务,这种逻辑显然经不起推敲,为什么?站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最有发言权。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通过教材打广告必然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因为广告可能使学生分心,影响学习质量。从曝光的信息来看,这个仁爱英语教材的广告还是蛮花里胡哨的,这比枯燥乏味的单词更有吸引力,也正是如此,很多老师也屡屡向学校反映该问题,却得不到理想的答复,原因是学校并无权利改变教材。

     再一个,有部分老师已经深切体会到了这种现象对孩子们身心发展所带来的危害。在某些老师教育学生要认真读书时,学生反而用广告来顶撞老师,言下之意是,既然教科书都可以打广告,那么他们懒散一点也无所谓。其实在孩子们心目中,广告是一个非常负面的词汇,因为在家里看电视时,他们就经常受到广告的骚扰,如今教科书上居然夹杂着广告,这极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厌学情绪。

     其实,老师们所反映的这些问题也正好印证了家长们的担心,而且,也有不少孩子反映在他们学习过程中也的确会受到广告的骚扰。由此看来,杜绝教材广告已经是迫在眉睫。

     从某种程度上讲,对教材打广告是否合法已经有明确的认定。今年9月30日刚刚征求完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第40条明确规定: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幼儿的教科书、教辅材料、练习册、校服、校车等发布广告,违反者将根据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严肃处罚。从这则规定来看,通过教科书打广告明显是违法的。

     但在这一事件中,某些人明显钻了空子,就像上面所提到的那样,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所长否认这是广告,这也就是在逃避广告法的监管。如果广告法无权对该问题作出明确认定,余下的也就只有教育部门才有发言权了。在此,我们呼吁教育部门彻查此事,并出台法律法规规范教材监管,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不仅是老师们的希望,更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希望。

 

 

 

广告是商业社会的伴生物,商品经济追求经济效益,就一定会用广告来宣传推销自已的商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广告大幅增长,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们的社会毕竟不是只讲经济,只讲赚钱,更要讲精神文明,道德文明,社会主义事业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因此,广告的发布也就不能为所欲为,而是有边界的。其一,广告必须真实,不能搞虚假欺骗;其二,广告只能依法依规出现在可以出现的地方,并非是任何场所都可染指的。然而,时下的广告恶性膨胀,过多过滥,且多虚假欺骗,为人们所厌恶。我曾与几个朋友谈起当前最使人讨嫌的东西,大家不约而同的都提到广告的狂轰乱炸与无孔不入。依法依规整治社会各类广告,包括电视上的过多过滥过俗与虚假的广告,已成为加强社会文明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就出版物来讲,为弱化商业气氛对精神文明的冲击,按规定,报纸刊物可以刊登相关的广告,图书一般是不登广告的。尽管也有一些钱迷心窍的出版人,变换手法在一些图书上植入广告,但有文明良心的出版人是不做这种事的。而像巴金这样的文学大师,坚持文学品位,生前主编《收获》杂志,作为刊物的《收获》尽管可以登广告,但他也拒绝在上面登广告。这种坚持文明品位的精神,现已成为优秀传统为《收获》继任者所继承。从事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出版人,应当以此作为明镜而自勉。

  近日被暴光的中学教科书中也夹带大量广告的事例,说明清者自清,浊者却更浊了。教科书是学校课程的核心教材,是教育理念最直接、最深刻的载体,对学生成长影响巨大,一般图书都不允许刊登广告,对教材国家更是三申五令不准夹杂广告。如今这一严密封锁的广告禁区,也被擅自闯入了。广告犹如“飘忽淜滂,激扬熛怒”的狂风,真的是无孔不入了。

  广告的疯狂,反映的是有关人员为利而疯狂。据报道,中小学教材每年市场规模高达300亿元。这是一块肥肉,都想从中捞一把,心术不正者像人们形容的,往往以“金钱开路,左右地方教育部门选用自已的教材”,如果进而能在教科中为自已的产品打广告,那更可以扩大影响,捞个盆满钵满。然而,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编写教材要经过严格的审定,随后的印制、发行、使用部门也都负有监管责任。只要有一个环节坚持按法规办事,广告就无法在教科书中出现。如今广告能够攻陷作为广告禁地的教科书,说明内中一定有猫腻,而且这一猫腻是不同部门人员相互勾结、协同作恶的结果,尽管作恶的程度不同,有主有次,有大有小,但屁股都不会太干净。因此,此案宜深入查清,看哪些地方失职失责,哪些地方出了猫腻,猫腻是怎样串连形成的,这将有助于反腐斗争的深入展开,有助于建章立制,再不让疯狂的广告攻陷教科书这一禁地,保障它的纯净纯洁,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